查看原文
其他

人口流动“正常”,需要多长时间?(海通宏观 梁中华)

梁中华 梁中华宏观研究 2022-11-27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通宏观思考第53期


 · 概 要 · 

当前影响市场的一个核心因素,仍然是疫情,所以研究未来疫情政策在执行层面的做法以及节奏,就显得至关重要。从去年以来,海外不少经济体对疫情政策进行了明显调整,尤其是今年以来,人口出行方面的限制大幅减少。在疫情政策调整后,各经济体的人口出行恢复到正常化,大概用了多长时间?恢复的路径是什么样的?因为人口流动恢复正常是经济正常化的前提,所以研究其它经济体人口流动恢复的路径,可以为研究我国经济的未来恢复路径提供一定借鉴。


1

我国香港:用了近4个月时间我国香港地区在3月份宣布暂缓全民强制核酸检测工作。与此同时,香港的疫情反弹也在进行。从今年2月上旬开始,我国香港地区确诊病例快速攀升,5月中旬附近回落至相对低位,总共持续了3个多月时间,之后虽然也有疫情的抬升,但幅度相对较小。2月下旬的这一波疫情反弹,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香港最明显的一次疫情反弹。而这一波人口流动从下滑到恢复正常,用了3-4个月时间。根据港铁公司的数据,香港交通客流量在2月份出现大幅跳降,3月继续下滑,4月份开始逐渐恢复,到5-6月份才恢复到正常水平。当然这里说的“正常”,只是相比本轮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即1月份),并非是和疫情之前的2019年相对比。如果与疫情之前相比,由于受到国际旅行的限制,整个发达市场的人口流动量还是处于偏低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尽管6月份之后,我国香港地区疫情也有回升,但对交通和经济数据的影响已经不大。截至5-6月份香港交通恢复正常化,新冠累计确诊病例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这个比例和检测量也有一定关系),从不足1%升至16%以上,当前已经接近27%。目前累计新冠死亡病例占总人口比重为0.14%。

2

越南:拉锯时间较长在去年10月份之前,越南的疫情政策以严格防控为主,但从去年10月就开始大幅调整疫情政策,今年3月宣布全面开放国际旅游。从去年4月以后,越南疫情就在零散爆发,不过防控政策较为严格,所以疫情很快按了回去。去年10月之后有过一波爆发,不过幅度相对较小。但今年2月初以来,确诊病例数大幅攀升,一直到5月初才回落至低位,差不多中间也经历了接近3个月时间。从人口出行来看,去年4月以后,随着疫情断断续续爆发,越南交通客运量大幅下滑,直到10月份以后放开疫情防控后,交通客运量快速回升,到今年4月回到相对正常的水平,不过距离疫情之前仍然有较大差距。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份放开国际旅行后,越南游客到达量快速修复,尽管当时疫情还比较严重。截至11月中旬,越南新冠确诊人数占总人口比重接近12%,但这一比例和是否进行核酸检测也有一定关系。新冠死亡病例占总人口的比重为0.04%。

3

我国台湾地区:恢复耗时4个月 从今年4月以来,我国台湾地区疫情防控政策出现大幅放松。我国台湾地区新冠确诊病例从4月初开始不断攀升,而直到现在每天新增病例数仍然维持在高位,疫情爆发持续的时间已经超过了7个月。不过经济活动的恢复并没有用那么久,大概4个月。我们仍以人口流动数据为主要参考,我国台湾地区汽车、铁路客运量在4月份明显回落,但到了今年8月基本回到了这一波冲击之前的水平,所以人口流动和经济活动的恢复大概用了4个月的时间。截至目前,我国台湾地区新冠确诊病例数占人口比重接近34%,死亡人口占比接近0.06%。

4

任重道远,关注疫情政策其它经济体的经验也可以参考。新加坡从3月底开始放开疫情管控,韩国从4月份以后开始放开疫情管控,放开后疫情均有一波又一波的爆发,但每一波确诊病例的峰值都越来越低。整体来说,在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居民的出行也会减少,但从大的趋势上来说,人们的出行意愿是在改善的。综合来看,海外经济体在疫情政策大幅调整后,疫情的爆发也会对人口出行、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影响时间大概为3-4个月,之后逐步恢复,向着长期的路径恢复。但每个经济体的情况又有不同,从疫情政策调整的方向和节奏来说,需要考虑药物、疫苗等医疗方面的准备是否足以抵御疫情,也需要考虑在过去两年感染和死亡的病例数量,还需要考虑到居民对于病毒的认知。每个经济体情况都不太一样,所以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其他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低欲望”中的新消费——再议日本的后地产时代(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长期和短期的宏观政策(海通宏观梁中华)

美国中期选举临近:需要关注哪些?(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越南经济结构篇:出口驱动下的制造崛起——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二(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越南经济总量篇:崛起的小国开放经济——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一(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强势美元:何时见顶?(海通宏观 梁中华)

“宏观”研究失灵了?——论几点研究感悟(海通宏观 梁中华)

如何稳经济?(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地方财政:哪里压力更大?(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房地产:需要多少资金?(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与“纸币”的赛跑——海通宏观研究框架(海通宏观 梁中华)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海通宏观 梁中华)

日本消化地产泡沫:为何用了10年?(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汽车消费刺激:作用有多大?(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多少经济可以恢复?(海通宏观 梁中华)

如何预测社融与信贷?(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加息的关键变量:美国通胀怎么走?——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五(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告别“高回报”:利率如何走?——利率研究专题二(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转机——2022年海通宏观中期观点(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再谈就业:压力在何处?(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港币:为何贬值,趋势如何?——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四(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全球“滞”与“胀”:加息能停否?(海通宏观 梁中华)

留抵退税:进展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